——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保护探索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就,深入了解在新时代下这些非遗所蕴含的潜力与可能,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十名学生于7月5日赴福建省泉州市展开为期6天的“探寻木偶非遗,助力点亮进步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泉州作为千年古城,以其多元文化的繁荣和文化融合而闻名。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从合肥跋涉千里,来到泉州这片古今中外文明交融的土地,专注于研究木偶戏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其背后蕴含的非遗文化之美。
在实践的第一天,团队参观了泉州木偶剧院和木偶雕刻大师的工作室,并且现场观摩了木偶戏演出专用木偶头的制作与木偶戏幕后的工作,大师们炉火纯青的创作手法给团队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非遗传承人和木偶艺术家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了解了木偶戏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感受到了传统木偶制作的魅力。通过亲身参与,还感受到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地方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随后,团队前往泉州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观赏文物和展品,深入了解了泉州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和非遗项目的独特风韵。在街头采访和调查问卷的发放中,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居民对非遗保护的意识和认知,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木偶戏在当地人心中的深厚影响力,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通过调查采访和问卷,团队成员们得知,虽然当地群众们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想,但是在“为什么”和“怎么做”的方面仍然有一定缺失,团队成员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宣传等一系列手段进一步深化当地群众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参观完泉州市木偶剧院后,团队成员们通过多种方式联系上了当时正在黄清晖木偶工作室从事木偶戏相关创作的泉州木偶戏的非遗传承人,并且精心准备了关于木偶戏的许多问题,希望能在泉州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处得到解答。通过与木偶戏传承人的交流,团队也探讨了将木偶戏进校园、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可能性,泉州木偶戏虽然诞生于一千多年之前唐末,但在今天仍然焕发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活力,团队成员们希望将木偶戏与当代大学生活相结合来演出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故事,并且将木偶戏带入更加广阔的现代发展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和学习,团队成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认识到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决心在未来继续关注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以创新的方式发掘非遗文化的价值,以传统的方式讲述新时代故事,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演出独属于中国的故事,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学生们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了木偶戏的表演过程和制作技艺,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整理成视频和文章,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分享。他们意识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入到新的传承模式中,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次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团队的探索之旅并未停止。他们将继续总结成果,撰写报告,并将学到的知识与专业相结合,创新出独特的文创产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与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应当继续努力,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出玻璃罩,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们不仅增进了对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他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为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点亮进步之路。(木偶奇遇记)